导师简介-郭锦晨

发布者: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4-10-18 浏览次数:

6a2b01c2e3ba9a5a8e71b98ee6a05f9

一、个人简历

郭锦晨,男,安徽太湖人,中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新安医学概论课程负责人,刘兰林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学术兼任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安徽中医药大学分中心助理研究员、《世界中医药》杂志社青年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临床思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与感染病分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

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重点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3部,副主编学术著作2部。获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科技成果5项。

二、教学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温病学、新安医学、中医疫病学相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教学科研课题:

12024-202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开放项目:基于知识元理论的明清新安医籍温病知识挖掘及辨治规律研究,ZYJCLLYB-07,主持。

22024-2026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开放项目:叶天士从三焦论治湿热类温病特色及用药规律研究,2024HXYJZX04,主持。

32024-2026年刘兰林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皖中医药发展秘[2024]19号,主持。

42024-2026年中医学院首批教师教学团队项目——温病学教学团队,2024zyjx06,主持。

52024-2026年中医学院“揭榜挂帅”项目——新安医学温病学术思想研究,2024zyky08,主持。

62024-2026年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重点项目:新安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档保护研究,2024CCCX023,主持。

72022-2025年安徽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支持项目,2022rcyb025,主持。

82025-2027年安徽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中医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4szsfkc096,主持。

92025-202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ETTL3乳酸化靶向FDX1 m6A修饰胁迫铜死亡介导RA炎症极化及新风胶囊干预的机制研究,82474482,参与。

102023-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从调控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抑制肠源性LPS易位入血角度阐释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RA湿热证的机制,82274310,参与。

教学科研成果:

1、以提升临床能力为导向的《温病学》多模块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

用,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3jxcgj391-2,排名第22024.

2、新医科背景下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徽派中药炮制实训中心教学

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jxcgjY091-R3,排名第3

2024.

3、安徽中医药大学思立普医疗奖教金”“合肥医工卓越奖教金,排名

12024.

4、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安医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2021-1-R13,排名第132021.

5、新安医学继承与创新研究专项奖励: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

探讨,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第12021.

三、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

代表性论文:

1Wang R, Feng S, Jiang J, Chang Y, Zong Y, Guo J(通讯作者).Emerging trends and hotspot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oxidative stress: a bibliometric and visualized analysis from 2010 to 2024[J].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25, 17(3):1228-1248.

2Li H, Zong Y, Li J, Zhou Z, Chang Y, Shi W, Guo J(通讯作者).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 on global influenza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based on bibliometrics[J]. Virology journal, 2024, 21(1):313.

3Zong Y, Li H, Chang Y, Li J, He L, Shi W, Guo J(通讯作者). Global research trend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za and CD4+ T/CD8+ T cell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J]. 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 2024, 20(1):2435644.

4Li JJ, Liu JX, Shi WB, Guo JC(通讯作者). Rol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associated with chemical compound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J]. Medicine, 2024, 103(16):e37844.

5、郭锦晨,黄辉,王居义,常永龙,徐经世. 徐经世临证运用竹茹经验[J]. 中医杂志,202364 (18): 1853-1856+1861.

6、郭锦晨,黄辉,薛露,王居义,徐经世. 徐经世临证运用绿萼梅经验[J]. 中医杂志,202364 (05): 443-447.

7、郭锦晨,刘兰林,黄辉,施卫兵. 清代新安医家论治疫病特色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启示[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 (11): 24-27.

8、郭锦晨,王茎,冯烨,黄辉. 新安王氏内科滋水涵木化痰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 (08): 1339-1342.

9、郭锦晨,刘健,张晓军,周巧,黄旦.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调节PPAR-γ/CD36/MnSOD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 (02): 201-207.

10、郭锦晨,王茎,李凌基.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性眩晕医案辨证用药特点分析[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 (03): 194-199.

11、郭锦晨,王茎,周桥,张晓军. 3种风湿病关节炎处方用药规律的比较[J]. 中成药,202143 (06): 1583-1588.

12、郭锦晨,王茎,孙宇洁,冯烨.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桑叶-菊花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133 (05): 847-858.

13、郭锦晨,王键,侯阿美,张佩文,冯烨,李凌基. 新安王氏内科王任之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经验探幽[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 (09): 4489-4493.

14、郭锦晨,刘健,付书璠,冯烨. 32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数据挖掘及作用机制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 (09): 1052-1058.

15、郭锦晨,王茎,高兵,刘兰林,赵永璐. 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瘟疫用药规律探讨[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 (04): 35-40.

16、郭锦晨,刘健,孙珍珍,张晓军.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规律分析[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 (03): 258-264.

17、郭锦晨,刘健,张晓军,周巧,黄旦,宋倩.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及AMPK,FoxO3a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 (13): 3228-3232.

代表性专著:

1、郭锦晨,朋汤义 主编.新安医家中药炮制与临证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5.

2、郭锦晨,黄辉 主编.新安医学疫病方药撷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黄辉,郭锦晨 主编.新安医学疫病医案医话[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4、朋汤义,郭锦晨 主编.陈嘉谟炮制学术思想与方药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5、刘兰林 主编 郭锦晨 副主编.时病论临证精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4.

6、施卫兵 主编 郭锦晨 副主编.新安医学疫病论治粹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7、仝小林 周仲瑛 主编 郭锦晨 编委.中医疫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四、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中医经典理论阐释与现代研究;(2)新安医学温病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动物实验研究;(3)中医药防治风湿病与免疫调节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已协助培养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4名。

五、联系方式

邮箱:602923241@qq.com;办公电话:0551-6812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