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个人简历
朱宗俊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住培师承指导老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康复中心副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康复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从事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年,临床擅长针灸康复治疗神经及肌肉骨关节疾病,中西医协同、不断拓展创新中医康复诊疗技术,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疼痛局部注射、痉挛状态及局部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学术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康复专委会、阿尔兹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委会青年委员;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安徽省中医康复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安徽中医药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
二、 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主要在研课题、获奖成果等)
在研课题:
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八段锦对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临床表征的影响(2024AH050932),2024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4.9.5~2026.9.6,10万,排名第1;
②穴位冰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障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机制研究(2024CCCX227),2024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2024.8~2026.7,5万,排名第1;
③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评价及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202304295107020101),2023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2023.9-2026.9,30万,排名第3;
④辅助步行训练及评估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评估(AHWJ2023A10070),2023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省财政重点项目),2023.12-2026.11,40万,排名第3;
三、 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
1、参与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指南 DB34/T 4621-2023);
2、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一种握力训练器(ZL 2022 2 2864175.X
)、一种电温刺激装置(ZL 2023 2 0517666.9);
3、近5年发表中西医康复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
[1]胡保华,王勇,穆景颂,肖洪波,朱宗俊.不同运动模式下的上肢痉挛状态定量评定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4,39(07):427-432.
[2]饶美林,朱宗俊,纵亚,等.关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4,33(04):647-651.
[3]胡保华,朱宗俊,穆景颂,等.基于C-FFuzzyEn的神经电生理信号同步性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40(05):589-594.
[4]朱宗俊,肖洪波,陈瑞全,等.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9,40(06):642-645.
[5]朱宗俊,杨文明,陈瑞全,等.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08):1145-1147.
[6]Du Mingjia;Hu Baohua;Xiao Feiyun;Wu Ming;Zhu Zongjun;Wang Yong.Detection of stretch reflex onset based on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modified sample entropy. BMC Biomed Eng[J].2019;123.
[7]Baohua,Hu,Xiufeng,Zhang,Jingsong,Mu,Ming,Wu,Zongjun,Zhu,et al.Spasticity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HHT Marginal Spectrum Entropy of sEMG Using a Portable System: A Preliminary Study.[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18,6:0.
5、参编专著2篇:《脑卒中的临床康复》,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现代医学康复治疗实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
6、参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临床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四、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1、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与机制研究;
2、痉挛状态的多模态评估与机制研究;
五、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51-62850112
邮箱:azyzz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