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王友刚

发布者: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

一、个人简历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24年,2011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于当年12月山东省日照市中医院工作,2013年3月进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颈肩腰腿疼、部分妇科病的临床工作,熟练掌握以上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采用针药结合(含针刀、筋骨针)治疗中风、眩晕、耳鸣、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骨科疾病以及部分内科妇科疾病,能运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开展诊治工作,最初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工作,长期驻扎病房,熟练掌握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运用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对脑病开展诊治工作,多次主持危重病例抢救工作。

二、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主要在研课题、获奖成果等)

于2017年获批成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经验学术继承人,并于2021年顺利结业,同年就读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博士学位。作为骨干人员参与田丽颖全国名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2025年7月获第六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安徽省推荐资格。

三、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近三年代表性论文:

(1)Wenjing Ding , Liangliang Chen , Bei Pei  , Dahong Gao , Jianguo Xia  , Xuejun Li  * and Yougang Wang *.Causal link between mental disease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based on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2025, 22(4): 1-9.(责任通讯,中科院2区,IF4.6)

(2)王友刚,高大红,柳刚,程红亮,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08:82-85. (第一作者)

(3)王友刚,董昌武,高大红,程红亮,柳刚,汤敬一,柳星,马斌,朱玲玲. 百会实按灸结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11:2581-2584.(第一作者)

(4)王友刚,高大红,柳刚,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程红亮.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305:663-666. (第一作者)

(5)王友刚,金子开,高大红,解伟华,田丽颖. 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01:38-41.(第一作者)

四、主要研究方向

在学术传承方面,系统继承全国名中医杨骏教授"针灸特色精细辨证"学术体系,完整掌握田丽颖教授"调和冲任,分期论治"的妇科诊疗精髓。

临床实践中创新性发展出"三维整合"治疗模式:①在中风痴呆治疗领域,融合杨师"化瘀通络灸"与"辨经刺井针"技术,建立以督脉头部穴压灸为核心,结合醒神开窍、经络调理的标准化治疗方案;②在面瘫治疗中首创分期治疗体系,提出"审病-依经-重穴"诊疗原则,研发滞针提拉、平衡对刺等特色针法;③在灸法应用方面突破传统,通过辨证施灸技术创新实现重点病种疗效突破,有效改善临床重针轻灸现状。有机整合吴汉卿教授筋骨针法与水针刀技术,形成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筋骨针干预方案及颈肩腰腿痛的水针刀治疗规范,显著提升运动系统疾病疗效。
专业特色集中体现于两大领域:1. 脑病诊疗:创立"通络醒神"综合疗法,整合头皮针、体针与醒脑开窍方药,针对中风后遗症建立"温通督脉-化瘀通络-辨经调脏"治疗路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成效显著。2. 妇科病防治:构建"先天肾精-后天脾胃-情志肝郁"三维干预体系,创新性将腹针疗法与周期调经方药相结合,形成动态化治疗方案。临床强调"三通"治疗理念(通经络、通气血、通脏腑),尤擅运用针药灸协同技术,在改善脑循环障碍与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技术经验表现为三大特征:①病症结合的分期治疗策略;②针药灸法的精准配伍应用;③整体调理与靶向干预的有机统一,临床常见"针入症缓,药至病轻"的即时效果,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

五、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51-62668509、邮箱E-mail:4795188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