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张庆萍

发布者: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


一、个人简历

张庆萍,女,1957年11月生。教授,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临床路径制定分中心牵头人,中国针灸学会灸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耳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浸会大学客座教授。

勤耕针灸教学、临床四十余年,临床不辍,医研并重致力于丰富针灸学科学术内涵和临床应用,在完善针灸理论、创新针灸方法提高疗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临床擅长于针灸并用,针药结合,吸取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创新耳针整体辨治法、化瘀通络灸、辨经刺井针等针灸新技术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管局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中管局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负责人,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国家高等院校统编教材《针灸治疗学》等3部。研究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7项。临床在治疗神经系统、消化内系统及妇科病症上有较高造诣尤擅治疗脑病对疑难病证的诊治有其独道的见解。曾应邀出访法国、瑞士、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进行针灸教学及临床指导工作。

二、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主要在研课题、获奖成果等)

①基于DTI探讨白质超微结构改变在化瘀通络灸干预SIVD中的作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574075),2016年度,主持。

②化瘀通络灸法治疗皮质下血管性痴呆对额叶皮质下白质神经血管单元作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373744),2014年度,主持。

③电针缓解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年度,主持。

④电针不同频次缓解绝经烘热症状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年度,主持。

⑤全民健康素质提升中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1607a0202075),2016年度,主持。

⑥基于针刺治疗胃系疾病的临床评价及其现代生物学机制(202303a07020002),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3年度,主要参与。

2、获奖成果:

①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突破,一等奖(J-2020-1-092-R4)2021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②针灸的血管调控作用及刺井疗法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一等奖(201501-08LC-60-R4) 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

③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通调机制研究,二等奖(2015-2-R3)2016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④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面口合谷收”的临床应用及中枢作用机制,二等奖(2015-2-R5)2015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技奖

三、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

1、代表性论文:

① 张庆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经验探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 42(03): 651-655.

② 电针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PI3K/Akt/CREB信号通路和海马神经元亡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4, 49(03): 265-273.
③  基于PI3K/AKT/mT二OR信号通路探讨化瘀通络灸促血管性痴呆大鼠髓鞘再生的作用机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3(02):61-66.

④  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针灸, 2023,(06): 654-656.
⑤化瘀通络灸法对皮质下血管性痴呆额叶超微结构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15.31(11):59-61.

2、主要著作、教材:

①《针灸医案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12月

②《针灸治疗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7月

③ 《针灸推拿与护理》. 全国高等院校创新教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09月

四、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针灸临床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作为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和省名中医工作室老师,培养国家及省级继承人5名,优才学员4名;做为研究生导师,共培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五十余人,其中多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大学优秀论文奖,曾受聘于香港浸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及研究生导师,培养香港硕士研究生4名。

五、联系方式:zhangqp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