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李佩芳

一、个人简历
李佩芳,男,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院脑病中心主任、脑病二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神志病重点专科负责人,安徽省“最美医生”,安徽省“十一·五”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二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二、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主要在研课题、获奖成果等)
(一)教学及科学研究
承担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进修生、轮转医师、规培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全国高等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指导老师,两年均获得团体二等奖,本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3年9月荣获安徽中医药大学“最美教师”称号。
近五年主持省级以上课题3项,校级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项目2项:
1.2023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芒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与平衡障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及推广应用,202304295107020113,30万,主持,在研;2023.09-2026;
2.2023年教育厅重大项目,基于跨膜蛋白16F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探讨针刺督脉经穴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的分子机制,2023AH040106,20万,主持,在研;2023.10-2026.9;
3.2022年度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中药石冰醒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的队列研究,2022CCZD04,10万元,主持,在研;2022.07-2024.06;
4.2021年度校级探索性科研项目(四类),基于肠道菌群探讨石冰醒脑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潜在机制,2021zxts44,18.1万元,主持,在研,2021.07-2026.06。
5.北京中医药大学“解码中医”揭榜挂帅项目,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疼痛的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研究,2022-JYB-JBZR-035,50万元,参与,在研;
6.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病例注册登记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19YFC0840709,参与,已结题;
(二)获奖成果
1.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张道宗通督调神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2019.03.29,R2;
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通督调神针法在中医神志病中的应用 2021.11.15,R1;
3.安徽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神经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2023.12.23,R3;
4.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芒针透刺躯干肌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2019F021Y009234,2019.07.17,R1
(三)专利
共发表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5项:
1.一种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用通焦利眠贴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第一,ZL202010657677.8
2.一种治疗老年性失眠用保元利眠贴及其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署名第一,ZL202010657659.X
3.一种针灸针加热消毒存放盒,实用新型专利,署名第一,ZL202022600247.0
4.一种带有消毒功能的针灸针包装盒,实用新型专利,署名第一,ZL2020
22584234.9
5.一种针灸用针灸针收纳盒,实用新型专利,署名第一,ZL202022592020.6
6.一种针灸护理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署名第一,ZL20202252017.4
7.一种医用针灸消毒辅助器,实用新型专利,署名第一,ZL202022592016.X
三、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
(一)代表性论文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篇,科技核心以上论文20余篇:
1.Liu H, Liu Y, Sun P, Wu J, Sheng L, Li P. Clinical Effect of Shibing Xingnao Granules on Vascular Dementia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Neuronal Apoptosis Molecules. Cell Mol Biol (Noisy-le-grand). 2023; 69(2): 144-149.
2.洪凌祥,李佩芳,王荣芸,等.李佩芳运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5,37(01):87-90.
3.郎秋雯,李佩芳.五禽戏功法锻炼联合针刺治疗1级原发性高血压:随机对照实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4,36(11):2204-2208.
4.王荣芸,李佩芳,洪凌祥,等.李佩芳运用通调三焦法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24,46(11):29-32.
5.冯建伟,李佩芳.李佩芳教授运用通督温阳灸配合中药热奄法治疗雷诺氏综合征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45(10):5-7.
6.罗春梅,李佩芳,刘霞,等.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4,45(09):1262-1265.
7.刘霞,浦芳,刘辉,等.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脑血流、多导睡眠图指标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4,24(16):
3134-3137+3161.
8.葛逊,郎秋雯,李佩芳,等.基于CiteSpace的华佗学术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4,45(14):1462-1468.
9.段拖弟,李梦,李佩芳,等.通督调神法针刺联合石冰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3(04):53-59.
10.朱崎,李佩芳,张慧慧,等.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吉林中医药,2024,44(06):672-676.
11.段拖弟,李梦,李佩芳,等.石冰醒脑颗粒联合通督调神法针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影响[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25):1-9.
12.姚玉倩,李佩芳.李佩芳刺络拔罐法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经验浅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11):2168-2171.
13.王涛,吴子建,李佩芳等.基于Trx1/TXNIP通路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凋亡机制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4,51(01):188-191+227.
14.刘睿,李佩芳,浦芳等.酸枣仁汤联合通焦利眠贴治疗脑梗死后失眠[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11):1226-1229.
15.韦晓丽,李佩芳.针刺督脉经穴联合中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08):1004-1006.
16.浦芳,李佩芳,刘睿.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07):1149-1151.
17.孙培养,王国平,李佩芳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中西医诊疗方案[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06):16-22.
18.浦芳,李佩芳,刘睿.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06):657-660.
19.浦芳,李佩芳,孙培养.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症状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04):168-171.
20.孙培养,李梦,吴杰等.进阶式回旋灸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02):44-47.
21.刘辉,李佩芳,孙培养等.针刺督脉腧穴对APPswe/PS1dE9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治疗机制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0):81-89.
22.曹林,曾智,李佩芳.浮针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04):69-73.
23.孙培养,储浩然,李难等.“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CREB/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2,42(08):907-913.
24.胡梦婷,葛逊,李佩芳.循经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针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38(07):10-15.
25.刘霞,李佩芳,王涛等.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04):807-810.
26.王涛,刘琨,李佩芳等.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08):215-218.
27.王涛,刘琨,李佩芳等.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
生活能力恢复中应用效果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8):142-145.
28.孙培养,李佩芳,王涛等.“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PI3K/Akt/mTOR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11):1205-1210.
29.孙培养,吴立斌,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07):12-15.
30.吴杰,李佩芳,王涛等.通督调神针法配合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40例[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04):52-56.
31.马坤琴,张伟,李佩芳.基于经筋理论针刺结合水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9,35(11):21-25.
32.回翊,李佩芳.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针刺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05):131-134.
33.浦芳,李佩芳.芒针针刺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14(08):2141-2145.
34.孙培养,蔡荣林,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
保护作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9,39(07):741-747.
35.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02):44-47.
(二)专著及标准
1.郁证古今研究与新安名医治验,中医古籍出版社,蒋涛、李佩芳主编;2023年8月出版;ISBN978-5152-2742-9;
2.2021年安徽省地方标准,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偏头痛临床应用指南,署名第一;
3.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诊疗指南,署名第一。
四、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诊疗技术优势:1、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2、水针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老年性及混合性痴呆;3、通督调神结合躯干肌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4、通督调神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研究;5、通督调神针法结合生活方式干预防治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6、芒针透刺躯干肌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7、通督调神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自2008年独立从事研究生带教工作,现已毕业研究生40余人,在读硕、博研究生10人。多年来与研究生一起致力于脑血管病、神志病的治疗与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得科研奖励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要学术传承:1.“通督调神”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2.“四时皆有土”学术思想应用;3.提出“通调三焦”治病防病的学术理论;4.主张“全民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倡有氧运动、改善生活方式”的治未病思想。
五、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551-62668581,
邮箱:lipf6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