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信息学
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简介
一、学科简介
中医药信息学是中医学与信息学交叉产生,以中医药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药信息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内容,以中医药信息学方法论为研究方法,提高中医药信息获取、转化、传播和利用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1986年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对舌像进行研究,拉开了四诊客观化研究的序幕;1995年计算机辅助教学,主持了中医专家教学系统、针灸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多项省部级教科研课题,其中针灸指导系统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新安古籍的数字化研究工作,为中医药文献信息化研究奠定了基础;2001年学校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研发PACS系统,获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得到了推广应用;历经多年的积累和发展,2012年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依托本学科于2023成功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智能中医药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社会发展需求,培养能从事“中医药+智能”相关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一)磁共振功能成像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大脑灰质和白质结构变化,进而影响患者的脑功能,对临床 FMRI 大数据进行多维动态分析,探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用评估疾病状态特征来达到临床诊断的效果。
(二)图像处理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考虑到药用植物的叶片存在的诸多特点,对其进行数字化分析,提取图谱的特征参数,探讨基于所提取的多种量化的图像特征参数,进一步实现药用植物叶片的自动分类与识别;数字化仪器设备和信息系统采集舌象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上外界因素的影响,使中医舌诊避免了非量化、主观性等缺陷。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利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研究中医药“相互作用”的药效关系、“君臣佐使”的构效关系、方证关系、症药关系以及效证关系等,探索中药作用机制、优化中药复方、预测活性成分等,为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