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历
金珊,女,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师承指导老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神经内四科行政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2003年起至今在安徽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骨干,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脑病科骨干,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损害)技术鉴定专家,合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技术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睡眠研究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安徽省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抗癫痫协会会员,安徽省新安医学研究会委员。曾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神经内科专业研修。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失眠、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眩晕、头痛、焦虑抑郁、面瘫、痴呆、癫痫、神经痛、抽动障碍、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免疫脱髓鞘疾病等神经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疾病。
二、教学科研情况
1、教学情况
担任西医诊断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内科教研室教师,承担教研室教务、考务工作。承担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诊断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本科生、规培生、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带教、实训课程教学工作。曾多次荣获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
。
2、课题
1)主要教学研究项目
[1]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情景模拟融合TBL教学在提高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思维能力中的应用(2018jyxm1061),排名第一
[2]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强化临床技能为导向的实训场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2021jyxm0831),排名第二
2)主要科学研究项目
[1]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清热利胆解毒方调控PGC-1/STR3/线粒体轴维持海马突触稳态改善WD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2008085MH264),排名第一
[2]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铜致大鼠海马区NR2B表达变化对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清热利胆解毒法的干预研究(KJ2013Z170),排名第一
[3]主持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目:Wilson病患者铁代谢指标变化及驱铜治疗的干预研究(2010LC-026A),排名第一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突触可塑性和MAPK/ERK通路的清热利胆解毒方中药对铜负荷Wilson病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干预机制研究 (81102592),排名第二
[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fn2介导内质网-MAMs-线粒体对Wilson病神经元突触稳态的调控作用及清热利胆解毒方干预的机制研究(2208085MH271),排名第二
[6]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菌-肠-脑轴”调控TLR4/NF-кB通路研究肝豆灵改善Wilson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2024AH040153),排名第二
[7]安徽省中医药传承创新科研项目:真实世界中增液柔筋针法治疗Wilson病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评价及基于脑功能连接网络的效应机制研究(2024CCCX093),排名第二
[8]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清热利胆解毒方对铜负荷大鼠学习记忆和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10040606Q39),排名第二
[9]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Ghrelin通过ERK通路调控铜负荷Wilson病大鼠海马突触稳态的分子机制及清热利胆解毒方的干预研究(KJ2019A0457),排名第二
[10]安徽中医药大学探索性科研项目:从线粒体自噬角度研究清热利胆解毒方中药对Wilson病小鼠海马突触损伤的保护机制(2016ts040),排名第二
[11]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NSE、S100A水平变化及活血通络法的干预研究(2010LC-41B),排名第二
[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横向课题研究:肝豆状核变性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颅脑灰质结构改变及肝豆灵干预痰瘀互结型患者脑默认网络的研究,分中心主要负责人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化痰祛瘀方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元自噬改善WD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81874389),排名第四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补肾活血化浊方调控Wilson病TX小鼠肝纤维化肝再生代谢组学研究(81774299),排名第四
3、获奖成果及荣誉
[1]《基于PI3K/AKT/mTOR、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肝豆灵调控肝星状细胞自噬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度
[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21年度
[3]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2017-2019年度
[4]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0-2021年度
[5]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共产党员”,2020-2021年度
[6]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进工作者”,2011年度,2015年度
三、论著情况
1、发表论文
[1]Jin S(金珊), Sun ZZ, Fang X, et al. From Wilson's Disease to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with Involuntary Movements, Different Genetic Interpretations in a Female Patient[J]. Movement Disorders, 2024, 39(10): 1878-1880.
[2]Jin S(金珊), Sun ZZ, Fang X,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nal damage in Wilson's disease-Detailed analysis of 20 Chinese cases[J]. Med Clin (Barc), 2024, 163(7): 360-366.
[3]Jin S(金珊), Sun ZZ, Fang X, et al. A chorea-acanthocytosis patient with novel mutations in the VPS13A gene without acanthocyte[J].Neurol Sci, 2023, 45(5): 2057-2061.
[4]Jin S(金珊), Sun ZZ, Fang X, et al. A patient carrying a heterozygous p.Asn267Ser TARDBP missense mutation diagnosed as ALS and only involving lower motor neurons[J]. Neurol Sci, 2023, 44(2): 777–782.
[5]Su MQQG, Jin S(金珊,共同第一作者), Jiao KX, Yan C, Song J, Xi JY, Zhao CB, Zhou ZR, Zheng JM, Luo SS. Pneumonia in myasthenia gravis: Microbial et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2, 12: 1016728.
[6]金珊,杨文明,刘康文,等.高铜饮食对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突触蛋白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8):673-678.
[7]金珊,方向,杨文明,等.脑型Wilson病儿童的情绪行为与社会生活能力特点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9):1455-1457+1501.
[8]马金凤,王艳琴,金珊*,等.揿针联合西药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6):15-18.
[9]郭亚萍,金珊*,方向,等.金珊从肝论治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经验[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3,40(3):73-75.
[10]赵中倩,金珊*,方向.金珊疏肝化瘀治疗卒中后抑郁经验总结[J].新疆中医药,2024,42(2):20-22.
[11]金珊,方向,杨文明.杨文明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1):1095-1098.
[12]金珊,方向,杨文明.杨文明从肾论治老年性失眠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11):2079-2081.
[13]金珊,方向.情景模拟融合TBL教学在实习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4):4006-4008.
[14]金珊,方向,谢道俊,等.肝型Wilson病患儿智力结构及心理行为特点分析[J].安徽医学,2017,38(8):966-968.
[15]金珊,方向,谢道俊,等.脑型Wilson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负性情绪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28-31.
[16]金珊,方向,李增林,等.PBL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1):1095-1096.
[17]金珊,方向,鲍远程,等.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驱铜治疗对Wilson病患者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06-207.
[18]金珊,方向,鲍远程,等.以肾脏损害为主要发病表现的Wilson病特点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1005-1007.
[19]金珊,方向,鲍远程,等.以骨关节症状为首发表现肝豆状核变性9例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80-81.
[20]金珊,鲍远程,方向,等.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24-425.
[21]金珊,方向,鲍远程,等.铜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1464-1466.
[22]王艳琴,金珊*,方向,等.电针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血虚肝旺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22,6(23):102-105.
[23]程艾婷,金珊*,方向,等.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探讨Wilson病认知障碍的中医治疗[J].医药卫生,2023,(12):200-203.
[24]龚成亮,方向,金珊,等.长期驱铜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24,64(17):79-82.
[25]郑晓钰,秦雨,金珊,等.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脑型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24,43(5):516-520.
[26]孙正涛,方向,金珊,等.脑型HLD冲动控制障碍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24,53(10):105-109.
[27]孙正哲,方向,金珊.以构音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3,36(5):328-330.
[28]孙正哲,方向,金珊,等.基于突触相关蛋白探讨清热利胆解毒方干预高铜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J].四川中医,2023,41(8):65-70.
[29]袁飞燕,方向,金珊,等.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便秘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23,52(17):2602-2605.
[30]刘康文,方向,金珊,等.清热利胆解毒方对铜负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6):1339-1341.
[31]方向,金珊,杨文明,等.肝豆汤联合驱铜治疗湿热内蕴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平衡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94-3098.
[32]方向,金珊,杨文明,等.湿热内蕴型Wilson病患儿的智力与心理特征及中医药干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1):1145-1148.
[33]方向,金珊,鲍远程.鲍远程教授分期论治帕金森病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5):367-369.
[34]孙正哲,方向,金珊,等.从肠论治肝豆状核变性思路探析[J].浙江中医杂志,2022,57(7):474-476.
[35]傅亚瑜,金珊,刘康文,等.Wilson病相关IgA肾病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21,42(2):505-507.
2、参编专著
[1]《鲍远程中医脑病临证与研究》,安徽科技出版社,2019,编委
[2]《中国分子神经病学》,安徽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编委
[3]《中国疾病信号通路与靶向治疗学》,安徽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编委
[4]《神经病系统疾病中医临床精要》,安徽科技出版社,2009,编委
[5]《王正雨内科临证精华》,安徽科技出版社,2011年出版,编委
四、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1、以疑难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肝风)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重大疾病帕金森病(颤病)、老年性痴呆(呆病)为重点研究方向,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帕金森病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以及头痛、眩晕、睡眠障碍、癫痫等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等;
2、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研究;
3、共培养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已毕业多名。
五、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117号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四科(脑病四科)
电话:0551-62838502
Email:bbdxx@163.com
门诊时间:周日上午,周一下午,周二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