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历
韩永升,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后、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皖南医学院副院长,原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毒素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分会委员,《皖南医学院学报》副主编,《安徽医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二、临床教学科研情况
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神经心理学及神经康复的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多年,为安徽省重点专科(脑病科)负责人,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培训基地负责人。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科研及解决疑难危重病人的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病、Meige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痴呆、重症肌无力、癫痫等。在肉毒素注射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安徽省率先开展肉毒素注射门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立项1项,主要参与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1项,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
在研课题:
1. 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中医药现代化背景下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构建与应用(2023CXMMTCM002),主持
2.2022年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肝豆状核变性“病-证-方-效”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评价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202204295107020047),主持
3.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基于 FDX1 调控铜死亡探讨 Wilson 病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机制(2022AH040079),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金:电针调控GSK-3β/Nrf2信号轴抑制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铁死亡的机制研究(82274656),主持
5.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辨证分型量表构建与应用(2022CCZD05),主持
6.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安医学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202303a07020001),参与
三、论著情况
[1] Hua L, Zhao Y, Han YS. A Young Woman With Hypertonia, Severe Scoliosis, and Encephalopathy[J]. JAMA neurology, 2024:81(1), 83–84. (1区 共同通讯作者)
[2] Zhu L, Song B, Han YS, Xu Y, Xun W, Xue B C, Han Y Z, Yang R M. Sexual dysfunction in Wilson diseas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23,118:117–122. (通讯作者)
[3] Cao Z, Rao R, Wu T, Chen S, Xing S, Han Y. Botulinum toxin type A treatment of four cases of Wilson disease with lower limb dystonia: A prospective study[J].Toxicon. 2023,1:106959. (通讯作者)
[4] Xia K, Han Y, Zhou L, Hu S, Rao R, Shan S, Hua L. Attention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ystonia: An attention network test study[J]. Front Psychol. 2022,13:952567. (通讯作者)
[5] Li G, Li X, Dong J, Han Y. Electroacupuncture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by inhibiting ferroptosis[J]. Front Neurol. 2021,12:619043. (通讯作者)
[6] Dong J, Wang X, Xu C, Gao M, Wang S, Zhang J, Tong H, Wang, L, Han Y, Cheng N, Han Y. Inhibiting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prevents copper-induced neuropathology in a murine model of Wilson's disease[J]. Cell death & disease, 2021,12(1):87. (通讯作者)
四、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生带教情况
1. 肝豆状核变性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2. 运动障碍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3. 针刺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目前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0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十余人,多名毕业生在硕士阶段发表“SCI”文章,其中两人获评“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一人攻读博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生就职于三甲医院。
五、联系方式:
电话:0551-62816159;E-mail: hyss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