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硕士点介绍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12-08-01 浏览次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药物代谢动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1年获批为我校目录外自主设置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是国内高等院校第二家、安徽省首家药物代谢动力学硕士学位点。学位点聚焦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整合AI技术、高等数学、分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系统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代谢行为,为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合理用药及个体化精准给药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十余年创新发展,学位点形成了中药及天然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型给药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位点现有导师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93%。导师团队汇聚了包括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安徽省杰青、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等在内的多位杰出人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生导师团队荣获“安徽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称号。本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安徽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重点项目、中央引导地方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纳米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教材、专著10余部;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8项;获得中药新品种证书3项。培养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向博士研究生中,2人获评“安徽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学位授权点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包括:(1)系统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核心理论与前言技术;(2)熟悉学科国际发展趋势,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3)具有独立科研和教学能力,可胜任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多领域工作;(4)具备国际化学术交流与英文论文撰写能力。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27人,累计培养毕业生78人,就业匹配率100%。毕业生职业发展主要涵盖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12人进入安徽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安徽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未来,本学位点将持续深化内涵建设,优化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助力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