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王共强

发布者: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24-10-15 浏览次数:

一、 个人简历

王共强,男,1972年6月生,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认知与行为研究室主任,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1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学分会第一届认知障碍与神经心理工作委员会副组长、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9~11届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1~3届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医学研究杂志》、《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医药导报》等专业核心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痴呆及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记忆障碍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与研究工作。

二、 教学科研情况

1995年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及神经心理学的各项临床诊疗技术。2005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学习。在国内率先对Wilson病、帕金森病以及认知情绪加工、中医证候客观化、震颤与步态量化诊断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首倡“脑心同治”“精准驱铜”立体化临床治疗理念。先后在Mov Disord Clin Pract、Front Neurol、Brain and Behavior、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0余篇,SCI/Medline/CSCD收录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参与“肝豆状核变性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课题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Wilson病中医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及客观化研究”项目荣获安徽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科研成果”。

承担代表性科研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

(万元)

编号

排名

1

改良参斛安神定志方对慢性失眠症干预作用机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横向课题

65

RH2400001171

主持

2

基于时空交互情境探讨帕金森病慌张步态的情绪效应机制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10

2024AH050969

参与

3

基于VR-MVF-EEG探讨冻结步态具身认知启动效应的神经机制与评价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12

2023AH050793

主持

4

震颤综合征变异性中情绪激活效用的认知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基金重大项目

6

2021sfylc04

主持

5

帕金森病的冲动-强迫谱系障碍相关线索的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基金重大项目

6

2020sjzd02

主持

6

基于Nrf2/ARE通路研究百里醌对PD模型小鼠神经元ferroptosis的保护机制研究.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

5

KJ2019A0431

参与

7

失眠障碍“肝失疏泄”认知控制与情绪加工交互作用的神经机制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临床科研基金重点项目

5

2018sylcZ05

主持

8

Wilson病“肝失疏泄”情绪加工机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开放基金重点项目

5

2014lckf02004

主持

9

Wilson病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的研究

安徽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

2

2012zy65

主持

10

基于DME方法的Wilson病中医征候规律及客观化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2011zr011B

主持

11

肝豆状核变性规范化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及评估

安徽省卫生厅重大课题科研项目基金

16

2010A016

参与

三、代表性论著情况

1. Ma XF, Fan LY, Jin P, Lin K, Tong GA, Wang GQ*. 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in neurological Wilson's disease with claustrum lesions. Sci Rep. 2024 Sep 27;14(1):22266. doi: 10.1038/s41598-024-73475-9.

2. Jin P, Fu XM, Wang Y, Ma XF, Ai WL, Xu YY, Li B, Ye QR, Wang GQ*. Oculogyric Crisis in Wilson's Disease Patient. Mov Disord Clin Pract. 2024 Mar;11(3):315-317. doi: 10.1002/mdc3.13949.

3. Wang G*, Jin P, Ma X, Hong X, Zhang L, Lin K, Wen X, Bai X, Han Y. Cognitive and gait in Wilson's disease: a cognitive and motor dual-task study. Front Neurol. 2023 Aug 31;14:1243122. doi: 10.3389/fneur.2023.1243122.

4. Jin P, Wang Y, Nian N, Wang GQ, Fu XM*.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SPG 48) with deafness and azoospermia: A case report. Front Neurol. 2023 Apr 3;14:1156100. doi: 10.3389/fneur.2023.1156100.

5. Wang GQ*, Jin P, Ma XF, Fu XM, Wen X, Bai X, and Han YZ. An Embodied Cognition Perspective on Neural Mechanism and Rehabilitation of Freezing of Gait. Arch Neurol & Neurosci. 15(3): 2023. ANN.MS.ID.000865. doi: 10.33552/ANN.2023.15.000865.

6. Zhou ZH*, Wu YF, Yan Y, Liu AQ, Yu QY, Peng ZX, Wang GQ*, Hong MF*. Persistence with medical treatment for Wilson disease in China based on a single center's survey research. Brain Behav. 2021 Jun;11(6):e02168. doi: 10.1002/brb3.2168.

7. Zhou ZH*, Wu YF, Cao J, Hu JY, Han YZ, Hong MF*, Wang GQ*, Liu SH, Wang XM. Characteristics of neurological Wilson's disease with corpus callosum abnormalities. BMC Neurol. 2019 May 3;19(1):85. doi: 10.1186/s12883-019-1313-7.

8. Wang GQ*, Ma XF, Wang W, Sun Q, Zhou ZH, Han YZ.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 and objective indices of Wilson's disease].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13 Nov;33(11):1489-93. Chinese. PMID: 24483109.

9. Wang GQ*, Wang MS, Tong GA, Sun DD, Zhang L, Hu WB.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psychological features and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 types in patients with Wilson's disease].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13 Mar;33(3):318-21. Chinese. PMID: 23713242.

10. Hu JY*, Wang GQ, Cheng N, Wang X, Hong M, Han Y, Yang R. [Clinical study on manifestation of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complicated with epilepsy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4 Sep;24(9):793-7. Chinese. PMID: 15495822.

11. Hu J*, Lü D, Wang G. [Study on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of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1 Jun 10;81(11):642-4. Chinese. PMID: 11798938.

12. Hong M*, Wang G, Yang R. [Study on improvement of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function in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2000 Dec;20(12):890-2. Chinese. PMID: 11938856.

13. Xu SS*, Cai ZY, Qu ZW, Yang RM, Cai YL, Wang GQ, Su XQ, Zhong XS, Cheng RY, Xu WA, Li JX, Feng B. Huperzine-A in capsules and tablets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Zhongguo Yao Li Xue Bao. 1999 Jun;20(6):486-90.

14. Ren MS*, Hu WB, Zhang Z, Ju SW, Fan YX, Wang GQ, Yang RM. Copper-chelating therapeutic effect in Wilson disease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polymorphisms of ATP7B gene. World J Gastroenterol. 1998 Aug;4(4):340-342. doi: 10.3748/wjg.v4.i4.340.

15. 柯洁茹,程亚杰,王共强*,金平,马心锋,林康,童广安,叶群荣,韩咏竹. Wilson病患者冲动性对数字成瘾行为的影响及相关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4, 50(07):411-417.

16. 李佩,张霈竹,王共强*,马心锋,童广安,林康,金平.帕金森病冻结步态认知-运动干扰效应中的肌-脑串扰机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4,33(09): 813-818.

17. 闻晓,白雪,王共强*,马心锋,林康,金平,施倍倍,韩咏竹.抑郁倾向Wilson病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及与反刍思维的关系.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17(09): 1005- 1009.

18. 许亚运,方明娟,王共强*.无铜蓝蛋白血症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50(05):300-304.

19. 王静,王共强*. 时间知觉对运动障碍疾病运动控制的中介调节作用[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3,36(02): 154-157.

20. 李波,金平,耿昊,史梦楠,马心锋,王共强*.常见中医证型Wilson病患者情绪智力水平与病变脑区相关性[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06):23-27.

21. 王共强*,金平,李波,马心锋,韩咏竹. 元宇宙时代下的神经病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42(05):98-101.

22. 洪霞,王共强*,马心锋,张龙,韩咏竹.多系统萎缩患者睡眠结构及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征及其相关性[J].重庆医学,2023,52(08):1188-1192.

23. 王静,王共强*,马心锋,苗雪萍,林康,孙权,张龙,韩咏竹. Wilson病患者未来时间洞察力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及相关因素[J].浙江医学, 2023, 45(06):621-623.

24. 施倍倍,王共强*,马心锋,张龙,韩咏竹.不同状态-特质焦虑水平Wilson病患者的注意偏向特征[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08):698-702.

25. 王共强*,马心锋,张龙,林康,苗雪萍,孙权,韩咏竹. 脑型Wilson病患者中医证候与病变脑区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01):13-17.

26. 林康,王共强*,马心锋.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下丘脑性肥胖1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47(09):560-562.

27. 华磊,孙权,许文彬,张龙,王共强*.ABCB4基因突变相关肝硬化误诊为Wilson病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37(06):1419-1420.

28. 王共强*,马心锋,李波,韩咏竹. 从《大医精诚》论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叙事医学能力的培养[J]. 叙事医学杂志,2021,4(03):171-174.

29. 赵蕊,马心锋,王共强*,金平,林康,韩咏竹.养肾止颤汤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运动症状的干预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4):719-722.

30. 金平,王共强*,付晓明,马心锋,汪世靖.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特征及与病变脑区关系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 29(5): 437- 441.

31. 王共强*,林康,马心锋,汪世靖,刘力生,韩咏竹,杨任民. Wilson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危险因素[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06):321-325.

32. 马心锋,王共强*,张亮亮,余静,刘力生,赵静.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1例[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04):239-241.

33. 金平,王共强*,余静,马心锋,汪松,韩咏竹,杨任民.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冲动攻击性特征及与病变脑区的相关性[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 28(2):133-137.

34. 王共强*,金平,余静,马心锋,赵蕊,杨任民.帕金森病的补充和替代疗法:2018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01):1-5.

35. 张亮亮,汪世靖,刘力生,余静,马心锋,王共强*. 丘脑出血后Holmes震颤伴偏瘫1例报告[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8,44(08):496-498.

36. 王共强*,张杰,叶群荣,胡纪源. Wilson病“精准驱铜”与金属内稳态的调控[J]. 医学研究杂志, 2016, 45(10):162-164.

37. 王共强*,韩咏竹,胡纪源,马心锋,杨任民. 肝主疏泄与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初探[J]. 中医学报, 2016, 31(06):815-817.

38. 王共强*,马心锋,王伟,孙权,周志华,韩咏竹. Wilson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3(11):1489-1493.

39. 许翠萍,王共强*,孙岚,陈慧,韩咏竹.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 22(6):540-541.

40. 王共强*,王明姝,童广安,孙丹丹,张龙,胡文彬. Wilson病患者神经心理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03):318-321.  

41. 马心锋,王共强*,胡纪源*,韩咏竹,李波.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1, 20(11):1022-1024.

42. 王共强*,叶群荣,马心锋. 从络病理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04):218-220.

43. 王共强*,王伟,薛本春,胡文彬,胡纪源,韩咏竹. Wilson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04):5-8.

44. 王共强*,胡文彬,胡纪源. Wilson病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J].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01):147-150.

45. 王共强*,李代风,韩咏竹,等. 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认知灵活性的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9,18(2):122-123.

46. 王共强*,韩咏竹,杨任民,王训,李凯,胡纪源,马心锋.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流体智力的神经心理学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05):490-493.

47. 王共强*,孙权,韩咏竹,马心峰,李波,胡纪源.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 安徽医学,2009,30(12):1429-1431

48. 王共强*,韩咏竹,杨任民,等.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 8(12):1262-1264.

49. 王共强*,胡纪源,洪铭范,李凯,杨任民. 急性脑梗死并发肩手综合征115例:相关因素回顾分析[J]. 中国临床康复,2004,(22):4414-4415.

50. 洪铭范*,王共强,杨任民,韩咏竹,胡文彬,苏增峰. 肝豆片对3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声像图及其功能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01,(02):93-94+68.

51. 王共强*,洪铭范,杨任民. 肝豆状核变性首发症状与误诊相关性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0,(04):337-338.

四、 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1. 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运动障碍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

2. 情绪加工与认知神经科学的基础与临床;

3. 睡眠障碍、心身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

4. 目前带教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病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0余人。

序号

研究生

研究方向

学位学校

攻读年度

1

王 猛

参斛安神定志方对睡眠剥夺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4

2

张霈竹

冻结步态具身认知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3

3

樊凌云

Wilson病患者时间-事件性前瞻记忆的任务干扰效应及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3

4

VR-MVF干预冻结步态具身认知启动效应机制评价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3

5

震颤综合征变异性中具身认知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2

6

柯洁茹

Wilson病患者冲动控制对数字成瘾行为的影响及脑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2

7

程亚杰

Wilson病患者跨期决策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其脑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2

8

震颤综合征变异性中情绪激活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9

基于TUG双任务评估Wilson病患者认知障碍对步态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10

Wilson病患者时间知觉的情绪效应及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11

施倍倍

Wilson病患者负性情绪加工的注意偏向特征及认知神经机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12

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患者PSG睡眠结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8

13

Wilson病患者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

14

Wilson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血清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5


五、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551-62835522-8032,

邮箱:Email: wgq6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