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历
陈向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现任技术中心副总监,从事中药配方颗粒的科研技术工作20余年,先后负责生产技术攻关、技术工艺改进、质量标准研究等多项工作,根据每种药材及有效成分的特性对提取时间、浓缩温度、出风温度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反复试验,突破多项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并结合利用光谱、色谱及指纹图谱等现代技术,有效解决了中药配方颗粒不具有饮片外形后其品种真伪鉴别及质量优劣评价等重大科学技术关键问题,为实现产业化大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先后主持以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研究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其中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广东专利奖银奖1项;申报专利共236件,获授权专利124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实用新型24项、外观9项;主、参编中药配方颗粒相关论著5部;发表中药相关科技论文90余篇;参与完成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300余项,其中,获得颁布国家标准79项,广东省标准189项,为中药配方颗粒的行业发展及中药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力量。
二、教学科研情况(包括主要在研课题、获奖成果等)
1.在研课题
[1]参与佛山市科技局项目:“桂枝芍药知母汤等5个经典名方复方颗粒示范性研究”(1920001000378),2020.01-2024.06;
[2]参与佛山市科技局项目:“佛山市中药外源性有害物质安全性评价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联盟”(2120001002309),2022.01-2023.12;
[3]参与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局项目:“防治代谢性疾病中医药系列产品创新研发”,2023.01-2027.12.
2.获奖
[1]2020.07,专利“一种中药处方全自动配药系统(ZL 201610500966.0)”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2]2022.03,项目“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2010.03,项目“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4]2020.02,项目“智能生产模式及集成检测体系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创新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5]2020.11,专利“一种中药颗粒计量装置(ZL201810170174.0)”获第七届广东专利奖银奖;
[6]2017.07,专利“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辅料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ZL201210018572.3)”获佛山市专利奖-优秀奖;
[7]2015.11,项目“一种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固体粉末化的方法(ZL200610123297.6)”获佛山市专利奖金奖;
[8]2008.11,专利“一种加快淀粉类中药提取液过滤的方法(ZL200510101737.3)”获佛山市专利奖优秀奖;
[9]2019.12,项目“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平台”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10]2020.11,项目“中药配方颗粒多工位智能调配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优秀奖;
[11]2020.12,项目“中药配方颗粒多工位智能药房调配系统”获全国能源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12]2020.12,项目“智能生产模式及集成检测体系在中药配方颗粒中的创新应用”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论著情况(包括代表性论文、专著、教材)
1.论著
[1]《用一方配良方》编委(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年3 月);
[2]《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分析》编委(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年5 月);
[3]《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二册)编委(花城出版社2015 年9 月);
[4]《中药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与质量标准研究(第一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9 年12 月);
[5]《良药配方关爱健康,带您认识中药配方颗粒》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21
年12 月);
[6]《安徽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编委(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年10 月);
[7]《中药配方颗粒标准汤剂与质量标准研究(第二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
版社2023 年3 月);
2. 代表性论文
[1]陈向东,朱德全,张光大,等. HPLC法测定溪黄草配方颗粒中咖啡酸、牡荆苷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J]. 中药材, 2013, 36 (09): 1530-1532.
[2]陈向东,谢菲,张光大,等. HPLC法测定大蓟配方颗粒中蒙花苷和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J].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 (06): 118-120.
[3]陈向东,张光大,兰小勇,等. HPLC指纹图谱对白术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J]. 中药材, 2013, 36 (02): 208-212. DOI:10.13863/j.issn1001-4454.2013.02.007.
[4]陈向东,李荣,孙冬梅,等. 麸炒枳壳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03): 100-103.
[5]陈向东,张光大,刘法锦,等. HPLC法同时测定矮地茶配方颗粒中岩白菜素和槲皮苷 [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2, 28 (05): 522-525.
[6]陈向东,刘法锦,詹发根,等. 中药配方颗粒干法制粒黏合剂的筛选 [J]. 中成药, 2008, (04): 616-618.
[7]邓香华,贾小舟,夏天睿,等. 石菖蒲与常见伪品鉴别研究进展 [J/OL]. 中华中医药学刊, 1-15[2024-04-27].
[8]李振雨,刘晓霞,冯涌微,等.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的半边莲饮片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 35 (11): 1864-1876.
[9]丘娴,李振雨,周湘媛,等.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野生和家种防风药材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09): 59-65.
[10]李国卫,何嘉莹,索彩仙,等. 麸炒枳壳标准汤剂质量标准研究 [J]. 中国药业, 2023, 32 (09): 75-80.
[11]魏梅,陈向东,李振雨,等. 高质量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关于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思考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04): 7-10.
[12]张锐,殷洪林,马懿飞,等. 通草的本草考证及药理作用研究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03): 178-182.
[13]张锐,殷洪林,马懿飞,等.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通草水提物三氯甲烷部位 UPLC指纹图谱研究 [J]. 中药材, 2023, 46 (02): 414-418.
[14]李振雨,刘晓霞,冯涌微,等. 姜黄标准汤剂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4种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23, 35 (05): 807-818.
[15]李振雨,何嘉莹,童培珍,等. 基于U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的辛夷药材产地差异性研究 [J]. 中草药, 2021, 52 (01): 234-240.
四、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带教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带教情况:以导师资格指导研究生8名,在读研究生5名。
五、联系方式:办公电话(系统安全问题,不要留手机号)、电子邮箱:chenxd6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