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张娟:杏林深耕泽后学,岐黄薪传铸栋材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


张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四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及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西医诊断教研室主任。她秉持立德树人理念,将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深度融合,长期扎根临床与科研一线。她于2023年荣获安徽省委组织部“江淮英才”杰出人才项目资助,并入选安徽省中医药高层次传承人才。多项荣誉的背后,是她数二十余年来在医、教、研领域矢志不渝的耕耘与坚守,生动诠释了“师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研究生导师,张娟教授二十余载始终坚守在教学、临床与科研一线,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各环节,以“为中医药事业培育栋梁”为使命,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脑病专业人才。

菁莪毓秀匠心融,启思砺行育栋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娟教授秉持匠心育桃李,自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以来,始终深耕教学一线,以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将启发思维、激发潜能贯穿于研究生指导的全过程,在方法传授和科研训练中倾注心血。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她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与创新论坛,并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对话的舞台和机会。在指导学生论文时,她坚持精耕细作,从选题创新性、实验设计到结果分析,乃至行文规范,皆反复斟酌、悉心指导。此外,她推行每周小组研讨制度,通过进展汇报和集体讨论,精准把脉每位学生的研究动态,对遇到的瓶颈与挑战给予及时而深入的辅导。由此不断筑牢研生的科研根基,稳步强化其科研攻坚能力,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与活力。

桃李芳华硕果丰,英才济济耀杏林

张娟教授始终秉持“以学生为根本”的育人理念,面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与科研探索中遇到的疑难与挑战,她总是倾囊相授、悉心启迪,以生动而富有洞见的阐释,结合真实案例,将多年积累的学术智慧与实践经验融汇于日常指导之中。在其精心培育下,迄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所指导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知名期刊发表十余篇SCI论文,屡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曾获优秀论文一等奖,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规培学员”等荣誉,多人参与学术专著的编写,并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等多项重要科研奖项。毕业生中,有的已成为医疗单位的核心骨干,恪守医者使命,深耕临床一线;亦有学子考入国内高水平中医药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潜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

仁心妙术润杏坛,俊彦成林济世长

张娟教授作为脑病四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她始终扎根临床一线,将丰富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切实运用于诊疗实践,不断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她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临床思维委员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结合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安徽省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擅长诊治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失眠、焦虑抑郁等多种神经科疾病,疗效显著,深得患者信赖,患者赠予锦旗数十面。在医疗工作中,张娟教授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关爱每一位病患,恪守医德、廉洁行医。她辨证细致,善于结合舌象、脉象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突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她以实际行动构建起融洽互信的医患关系,赢得了患者的广泛赞誉与深厚信赖。

研路求新辟鸿蒙,融通创新启华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娟教授始终将科研视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引擎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作为一名临床型科研人才,她以临床需求引导科研方向,以科研成果反哺临床实践,显著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她带领团队目前已主持科研项目11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大疾病防治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重大科研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5项。团队斩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0 项,获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0 余篇,构建了完整的医研融合创新体系。

“笃学不倦,力行不已”,张娟教授始终秉持“科研固本、教学育才、以德育人”的理念,在中西医结合脑病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步履坚定。她以学术突破开拓新知,以教法创新激活思维,以人格魅力温暖学子,以仁心仁术守护健康。如春雨润物,似明灯引路,她持续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助力一批批中医学子成长成才,为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传承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