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航人。”这是张筱荣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事研究生教学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持“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宽视野”的培养理念,以扎实的理论功底筑牢学术根基,用热忱的育人初心守护学生成长,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教学改革与社会服务领域交出优秀答卷。近年来,他获评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5年获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深研学术拓新境,传承方法育新人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导师既要自己‘做研究’,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好研究’。”秉持这一理念,张筱荣教授聚焦人文社科领域前沿热点,长期开展跟踪研究,为研究生科研实践搭建起坚实的学术平台。从事研究工作以来,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重大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被CSSCI收录,2篇入选中国知网高PCSI论文与高被引论文,多篇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独撰成果2次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2024年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学术影响力持续攀升。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张筱荣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1项,实现学校在该类别项目申报中的历史性突破,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时,他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局限于课题细节指导,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从文献检索的方法技巧,到选题论证的逻辑梳理,再到成果撰写的规范要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掌握科研全流程。在他的精心培养下,研究生在校期间屡获佳绩,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安徽省“三项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实现学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安徽省社科界学术年会征文二、三等奖等多项荣誉。更有研究生在毕业后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延续学术深造之路。
因材施教筑根基,科研反哺促创新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学不能‘一刀切’。”在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张筱荣教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针对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研究兴趣与能力短板,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他精心打磨课程内容,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度讲解,又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融入课堂,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好评。2023年,张筱荣教授个人教学评价大数据得分139.26分,学院排名第一,入选安徽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项目(省级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被评为“安徽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2024年,他入选安徽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项目;2025年,牵头获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项目,教学成果获多方认可。
在个性化教学筑牢育人根基的同时,张筱荣教授近年来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改革,着力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授课时注重将科研过程中的思路方法、问题意识、创新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由他牵头构建的研究生“1234”心理育人体系、研究生“1234”文化育人体系,分别于2022年、2024年两次获安徽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1),为高校研究生育人体系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范式。
全程指导助出彩,实战磨砺育英才
“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锤炼综合能力的‘试金石’”。张筱荣教授始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从赛事认知的启蒙、选题方向的把控,到作品框架的搭建、细节的打磨,再到答辩技巧的指导、心态的调整,全程陪伴学生攻克难关,为参赛团队提供“一站式”支持。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将育人触角延伸至本科生群体,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了多支本科生团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其中“AI 博士”团队凭借出色表现实现100%保研,成为学校首支“全员保研”的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安徽省教育厅官网以《不负热爱 奔赴山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团队全员保研》为题报道该团队事迹,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在张筱荣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团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项(其中国家级12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累计斩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励30余项,其中A类竞赛奖励27项,竞赛成果成为学生升学、就业的“加分项”——毕业生中多人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研究生,用实际成绩证明了“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积极成效。
分享经验传温情,成果辐射践使命
“学术的价值不止于深耕,还在于分享与辐射。”在做好自身科研工作的同时,张筱荣教授近年来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与育人经验的转化应用,在学院营造起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学院科研项目立项数量与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2022年,学院省级高校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数较上年同期增长450%;2023年,研究到账经费较上年同期增长588%,其中省级国际中文教育课题立项数占全省总量的10%;2024年学院在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级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申报中,课题立项率均位居全校第一。其中,省级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立项5项(全校共获批6项),立项率占全校立项总数的83.3%。此外,工作期间张筱荣教授还带领学院两个工作专班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于2024年同时获批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学科建设取得建院以来的重大突破。
秉持“教育者应心怀大我”的理念,张筱荣教授主动将育人经验与科研技巧向外延伸。工作之余,他应邀为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高级研修班、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合肥市新站高新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级研修班、蚌埠市龙子湖区中小学德育及心理健康教师业务培训班授课,用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工作者答疑解惑。同时,他还走进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为合肥市新站区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盟各成员单位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开展讲座,分享学术研究方法与党史学习知识,助力提升区域内教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与理论素养。
从学术研究到人才培养,从竞赛指导到社会服务,张筱荣教授始终以“育人者”的赤诚之心,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默默耕耘。他用科研为学子打开学术之窗,用教学为学子筑牢成长之基,用竞赛为学子搭建逐梦之台,用服务为社会传递教育温度,以平凡的坚守书写不平凡的教育故事,成为学生心中“亦师亦友”的好导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