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李佩芳:精诚传道,仁心育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次数: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脑病科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步履匆匆却目光沉静——他是主任医师李佩芳,更是学生口中那位“从不缺席的导师”。从医三十余载,执教多年,他以医者仁心守护生命,以师者匠心培育桃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医精诚,师道相传”的深刻内涵。

临床即课堂,床边教学传真知

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李佩芳始终坚持“医教协同、育人为本”的理念。他常说:“医者,治病救人是本分;师者,传道授业是使命。”他善于将临床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床边教学、病例讨论、实操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中医智慧、锤炼临床技能。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导他们“医病更要医心,要常怀慈悲之心、常行仁爱之事。”。

科研承创新,学术引领育新人

在科研方面,李佩芳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他继承全国名老中医张道宗“通督调神”学术思想,提出“通调三焦”理论,显著提升神志病诊疗效果,相关研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他指导学生开展脑卒中康复疗法研究,将针灸、中药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多项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李老师常陪我们熬夜改论文,逐字推敲,他说“科研要严谨,治病要实在”,研究生小冯感慨道。

抗疫显担当,言传身教践初心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李佩芳主动请缨支援宣城定点医院。临行前,他对女儿说:“爸爸是医生,这个时候必须上。”在抗疫一线,他发挥中医药特长,为患者定制个体化方案,运用“三焦通调”理论配合灸法治疗,成功帮助多位患者转阴。其间,他仍通过视频连线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进展。“他那份镇定与担当,比任何一堂课都更让我们震撼”,学生小李回忆道。

仁心待学生,严管与厚爱并济

生活中,李佩芳淡泊名利、谦和待人,多次将荣誉让予他人,却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作为导师,他也体会过学生时代的艰难与辛苦,生活上他总是给予父母般的“溺爱”,学习上他又常常近乎“苛刻”。他常说:“带学生就像带自己的孩子,既要严管,也要厚爱。”

荣誉背后,仍是寻常“医者师者”

尽管荣获“全国医德标兵”“安徽省最美医生”“江淮名医”等称号,并入选2024年“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李佩芳依旧每日清晨准时到岗看书、查房、看诊、带教。年轻医生葛逊说:“有时我七点半到办公室,李主任已经读了一小时书——他永远比我们更努力。”

李佩芳用三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医生和教师的双重使命。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常对学生说一句话:“医生和老师,都是良心活。你能负责多少生命,就能承载多少希望。”

       如今,他培养的研究生多数已成为三甲医院骨干或高校教师,延续着他倡导的“仁心仁术、通古融今”的中医之路。而他,依旧穿梭在病房与诊室之间,做着那位“普通”的医生、平凡的导师,继续书写着属于中医人的时代故事。